熱門商品推薦
蝦皮精選賣場

糖尿病的7大檢查與護理方法

量子襪

糖尿病的7大檢查與護理方法

糖尿病的7大檢查與護理方法

一、糖尿病有哪些檢查

  1. 血糖

    血糖檢查是診斷糖尿病的唯一標準。如果患者出現明顯的“三多一少”症狀,則只需一次異常血糖值即可確診;而如果沒有症狀,則需要兩次異常血糖值來確診。對於可疑患者,建議進行75克葡萄糖耐量試驗。

  2. 尿糖

    尿糖檢查常常呈陽性。當血糖濃度超過腎糖閾(160~180毫克/分升)時,尿糖會呈陽性。然而,腎糖閾增高時,即使血糖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尿糖也可能呈陰性。因此,尿糖測定並不作為診斷的標準。

  3. 尿酮體

    當出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尿酮體會呈陽性。

  4. 糖基化血紅蛋白 (HbA1c)

    HbA1c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這一反應是不可逆的。HbA1c的水平相對穩定,可以反映取血前兩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被認為是判斷血糖控制狀態最有價值的指標。

  5. 糖化血清蛋白

    這是血糖與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可以反映取血前1至3週的平均血糖水平。

  6. 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

    這些指標反映了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或肥胖型患者中,血清胰島素水平通常正常或增高,但隨著病情的發展,胰島功能逐漸減退,胰島素的分泌能力下降。

  7. 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見血脂異常,尤其是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況下,表現為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則降低。

二、糖尿病的一般護理

1. 飲食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需嚴格遵循糖尿病飲食的原則:

  1. 熱量標準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和生理狀況進行調整,對於兒童、孕婦、乳母及營養不良者,每日可酌情增加5kcal/kg左右。
  2. 營養不良或低蛋白血癥者,蛋白質的攝入應為每日1.5~2.0g/kg,而有腎臟功能損害者,則應小於0.6g/kg。
  3. 建議選擇粗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如糙米、全麥麵包、各類蔬菜等,因為這些食物能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空,減少消化吸收,有助於控制高血糖
  4. 合理安排膳食結構,應選擇含糖分較少的蔬菜,如小白菜、大白菜、油菜、白蘿蔔、空心菜和芹菜等。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因含糖量較高,應適量食用。
  5. 烹調時最好使用植物油,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2. 運動護理

  1. 要求患者堅持長期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這對於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2. 建議進行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自行車、健身操及家務勞動等,這些活動能有效提高身體代謝率。
  3. 活動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以15至30分鐘為宜。此外,為了避免活動時受傷,應注意活動環境的安全,並在活動時隨身攜帶一些甜點心及病情卡,以備急需。

三、糖尿病的6大表現

糖尿病的症狀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與代謝紊亂有關的表現,尤其是與高血糖有關的“三多一少”,這在1型糖尿病中更為常見,而在2型糖尿病中則不一定明顯;第二類則是各種急性和慢性併發症的表現。

  1. 多尿

    由於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8.89~10.0mmol/L),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無法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導致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也越多,24小時尿量可達5000~10000ml。然而,對於老年人和有腎臟疾病者,腎糖閾增高,尿糖排泄障礙,因此在血糖輕中度增高時,多尿的情況可能不明顯。

  2. 多飲

    主要是由於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明顯增高,加上多尿導致水分流失,造成細胞內脫水,進一步加重高血糖,刺激口渴中樞,導致口渴而多飲,而多飲又會進一步加重多尿。

  3. 多食

    多食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數學者認為是因為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縮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飢餓感;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的缺乏或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雖然血糖高,但動靜脈血中葡萄糖的濃度差很小,組織細胞實際上處於“飢餓狀態”,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引起飢餓感,導致多食。

  4. 體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儘管食慾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卻可能出現體重下降,這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的缺乏或抵抗,導致機體無法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出現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若糖尿病經合理治療後能夠獲得良好控制,則體重下降的情況可得到改善。

  5. 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乏力也是常見的症狀。由於葡萄糖無法被完全氧化,人體無法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釋放能量,加上組織失水和電解質失衡等,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 視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診時,主訴視力下降或模糊,這主要是因為高血糖導致晶體滲透壓改變,進而引起晶體屈光度的變化。早期的視力變化多屬功能性,隨著血糖的良好控制,視力通常能夠較快恢復正常。

四、糖尿病食療保健

1. 食療

  1. 口蘑冬瓜

    材料:冬瓜、口蘑、蔥、薑末、食鹽、味精適量,烹調油。

    做法:將冬瓜去皮,切成3cm見方的片,口蘑切片。鍋內放油加熱,放蔥、姜熗鍋,放少許清湯和食鹽燒開,然後放入冬瓜和口蘑旺火炒熟,最後加入味精,出鍋即可。

    保健功效:冬瓜是天然的利尿消腫劑,對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消腫作用。

  2. 生菜包松仁魚米

    材料:生菜、玉米、松子仁、色拉油、青魚、豆瓣醬、鹽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青魚改刀成粒狀,上漿;起油鍋,煸炒松仁、玉米,然後加入魚粒翻炒,最後加鹽和味精後起鍋。生菜洗淨,吃時用整個生菜葉包裹炒熟的松仁魚米及豆瓣醬即可。

    保健功效:生菜富含維生素,松仁含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E,魚米則含有優質蛋白。

  3. 葛根粉粥

    材料:粳米100g,葛根粉30g。

    做法:將葛根洗淨後切片,加清水磨成漿,沉澱後取澱粉,曬乾備用。粳米淘淨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再轉用文火煮至米半熟,然後加入葛根粉,繼續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

    保健功效:具有解熱、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

  4. 山藥

    保健功效:可用於尿頻、下肢浮腫、清熱降火等。

2. 適應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應該科學攝入以下食物:

  1. 優質脂肪和蛋白質,如烏雞肉、兔肉、三文魚、金槍魚、鱈魚、鰻魚、牛奶、酸奶、雞蛋和花生等。
  2. 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綠豆、海帶、玉米麵、燕麥面、菠菜、芹菜、韭菜和豆芽等。
  3. 黃豆及其製品,如腐竹、豆腐絲、豆腐乾、豆腐腦和黃豆粉等。
  4. 清淡蔬菜和具有治療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大白菜、油菜、山藥、冬瓜、小麥、綠豆和苦瓜等。

五、糖尿病的心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在面對疾病的過程中,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建議患者積極參加心理輔導和支持小組,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疾病,減少焦慮和抑鬱情緒。此外,保持良好的社交活動和興趣愛好也有助於提升心理健康。

六、糖尿病的最新研究進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糖尿病的研究也在不斷推進。目前,許多科學家正在探索新型胰島素製劑和口服降糖藥物的研發,這些新藥物有望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同時,基因療法和幹細胞療法也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展現出潛力,未來可能成為治療糖尿病的新方向。

七、糖尿病的預防措施

預防糖尿病的關鍵在於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飲食,定期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避免過度壓力,定期檢查血糖水平等,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此外,對於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應該更加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及早進行健康檢查。

總結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病,通過科學的檢查、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質量。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糖尿病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將會更加完善,未來患者的生活將會更加健康和幸福。

欲了解更多糖尿病相關資訊,請訪問:這裡

© 版權聲明
喬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