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商品推薦
蝦皮精選賣場

糖尿病併發症的10種分類及治療方法

量子襪

糖尿病併發症的10種分類及治療方法

糖尿病併發症的10種分類及治療方法

一、糖尿病的併發症種類

1. 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這些併發症如果不及時處理,重者可致死。

2. 各種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各種感染,例如皮膚化膿性感染和真菌感染,像是足癬。女性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發生白色念珠菌感染,這可能導致陰道炎。此外,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和腎盂腎炎)以及合併肺結核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3. 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風險較高,且發病年齡較輕,病情進展迅速。大、中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影響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及肢體外周動脈。這會導致冠心病、腦血管病、腎動脈硬化及肢體動脈硬化等問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的病變通常呈多支瀰漫性,容易引發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肺水腫。腦血管病則可能致死或致殘,而腎動脈硬化則會導致血壓升高且難以控制。外周動脈硬化,特別是下肢動脈硬化,會引起疼痛、感覺異常及間歇性跛行,嚴重狹窄時甚至可能出現肢體壞死,需進行截肢。

4. 微血管病變

微血管病變主要表現為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以及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腎病常見於病史超過10年的患者,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該併發症的風險僅次於冠心病及腦血管併發症,導致腎功能下降,出現浮腫、高血壓及蛋白尿等症狀,嚴重時可發展為尿毒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眼底鏡檢查。糖尿病心肌病可能誘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猝死。

5. 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受累是最常見的情況,通常呈對稱性,下肢的受影響程度較上肢嚴重。病情進展緩慢,最初出現肢端感覺異常,如麻木、針刺感、灼熱感或如踏在棉墊上的感覺,有時會出現痛覺過敏。後期可能會有運動神經受累。自主神經病變也較為常見,影響胃腸道、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及性器官功能,臨床表現包括胃排空延遲、飯後或午夜腹瀉、便秘,體位性低血壓、持續性心動過速,以及尿失禁、尿瀦留和陽痿等問題。

6. 眼的其他病變

糖尿病患者還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黃斑病及屈光改變等眼部疾病。

7.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由於外周神經病變、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供血不足及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所導致,會引起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及肢端壞死等病變。

二、糖尿病併發症的治療方法

1. 負離子自然療法

負離子因為粒徑小、活性高,能夠輕易穿透人體,直接消除活性氧自由基,調節植物神經系統,改善體內酸性環境,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抑制脂質氧化,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與其他治療方法相比,負離子療法沒有藥物副作用,對抑制糖尿病併發症的治療非常有益。

2. 基礎治療

基礎治療包括禁酒、控制體重、嚴格控制血糖,使用胰島素,局部清創以清除壞死組織,每日定期消毒換藥,並加強患者的教育,進行合理的足部護理,以防止來自外部的損傷。

3. 抗感染治療

由於糖尿病患者處於高糖狀態,容易感染,甚至出現敗血症。因此,入院後應儘早取病竈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先使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待培養結果出來後再改用敏感抗生素。

4. 細胞滲透修復療法

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無法分泌會導致血糖升高,從而影響全身性器官的健康和代謝功能。幹細胞能夠修復受損的胰島β細胞,恢復胰島的正常功能,使其能夠正常分泌胰島素。

三、糖尿病併發症的治療誤區

1. 注重降糖、忽視防控

許多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視每天的血糖變化,但對於會導致併發症的血液流變狀態卻關注較少。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降糖產品,如雙胍類、列酮類及拜糖平等,主要針對血糖控制,對於糖尿病併發症卻無法提供有效的治療。

2. 盲目用藥,不聽取建議

患有糖尿病併發症後,應積極與醫生溝通,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若用藥不當,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3. 忽視日常檢查

糖尿病併發症患者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包括肝臟、腎臟、皮膚、神經等多方面,而不僅僅是血糖指標。隨著病程的延長,許多磺脲類降糖藥物的效果會逐漸降低,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降糖藥物繼發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複查,造成誤解,認為只要持續用藥就能安全,實際上這樣會導致併發症的發生。

4. 擅自停藥

病人在經過治療後,血糖恢復正常、自覺症狀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經治癒。患者仍需持續用藥維持,並且不能放鬆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切忌擅自停藥,否則會導致高血糖的回潮,病情惡化。

5. 忽視個體化用藥

糖尿病的用藥強調個體化,應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如體重、肝腎功能、年齡等)來選擇藥物。所謂“好藥”就是適合患者自身病情的藥物,而非單純的新藥或貴藥。

6. 忽視低血糖

人們對高血糖非常重視,卻往往忽視低血糖的危險,尤其是對老年患者來說,低血糖可能導致昏迷。如果患者昏迷,旁人必須立即給予急救,如注射升糖素、喫糖或送醫院急救。

四、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措施

  1. 與醫護人員配合,積極治療糖尿病,確保血糖長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療方法包括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口服降糖藥、胰島素)、自我監測、教育及心理療法。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病情而定,患者與醫生的密切配合至關重要。
  2. 積極治療血脂異常,長期堅持飲食療法,少吃動物脂肪,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子、蛋黃等。必要時可使用調脂藥物。
  3. 適當的運動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併發症,應長期堅持鍛鍊。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較為適合,避免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
  4. 調整體重。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溫床,與動脈硬化的發生有密切關係。調整體重至接近標準體重對於控制血糖及預防糖尿病血管病變至關重要。
  5. 如果伴有高血壓,應加服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 不吸菸,不飲酒,這是維護健康的重要措施。
  7. 建立正確、規律的糖尿病飲食習慣,避免過量攝取糖分及高熱量的食物。
  8. 定期進行眼底、心電圖、腎臟及神經系統、足部檢查,爭取早期發現併發症,及早治療。
  9. 詳細了解檢查數據,對身體狀況的全面了解有助於改善健康。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近兩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降低一個點,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降低約40%。
  10. 定時查血糖。檢查血糖是檢驗控糖效果的重要方式,應根據是否注射胰島素或服用降糖藥物來調整檢查頻率。

五、結論

綜合以上所述,糖尿病的併發症種類繁多,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影響深遠。因此,及早識別併發症並進行有效治療至關重要。患者應與醫護人員保持良好的溝通,制定個體化的治療計劃,並定期檢查以監控病情。透過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及藥物治療,糖尿病併發症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的。更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這裡

© 版權聲明
喬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