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商品推薦
蝦皮精選賣場

10個關於血糖檢查的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

量子襪

10個關於血糖檢查的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

10個關於血糖檢查的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

一、血糖檢查需抽血嗎?

檢查血糖是需要抽血進行檢測的,通常要求在空腹狀態下進行,這意味著在檢查前需要禁食至少八小時以上。這樣的檢查方式能夠提供最準確的數據,從而幫助醫生確診糖尿病的病情。

血糖檢查前需注意什麼?

  1. 在測量空腹血糖的前一天,請不要過度節食或完全不吃晚餐。雖然空腹超過12小時可能會使測得的血糖值偏低,但這樣的數據並不能真實反映您的空腹血糖水平。
  2. 在禁食期間,儘量避免大量喝水。如果口渴,可以少量飲用白開水,但不建議大量飲用。
  3. 糖尿病患者在檢查空腹血糖前,應正常服用降糖藥,並在抽血後再服藥。
  4. 在檢查前,確保獲得充足的睡眠,並避免情緒激動或壓力過大。

什麼時候測量血糖最準確?

  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前一晚禁食8到12小時後的血糖水平,通常建議在早上起床後的8點之前測量,這樣較為準確。
  2. 餐前血糖: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測量,建議在進餐前進行測量。
  3. 餐後2小時血糖:這是指從第一口飯開始計算的餐後2小時的血糖水平,餐後2小時測量較為準確。
  4. 睡前血糖:通常指的是晚上21點到22點之間的血糖值,這能反映胰島β細胞對晚餐後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5. 夜間血糖:監測夜間血糖可以幫助了解高血糖發生在夜間還是凌晨。

二、血糖檢查的標準值是多少?

  1.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一般在3.89到6.1 mmol/L之間;若大於6.1 mmol/L但小於7.0 mmol/L,則為空腹血糖受損;如果兩次空腹血糖均大於等於7.0 mmol/L,則考慮糖尿病的可能性。
  2. 若出現典型症狀,空腹血糖值達126 mg/dl(7.0 mmol/L)或餐後血糖≥200 mg/dl(11.1 mmol/L),則可考慮糖尿病。
  3. 若沒有典型症狀,但空腹血糖達126 mg/dl(7.0 mmol/L)或餐後血糖達200 mg/dl(11.1 mmol/L),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達200 mg/dl(11.1 mmol/L)者可確診為糖尿病。
  4. 糖耐量2小時血糖在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間,則為糖耐量低減;空腹血糖在110~126 mg/dl(6.1~7.0 mmol/L)則為空腹血糖受損,均不診斷為糖尿病。

三、如何在家監測血糖?

  1. 檢查前停用降糖藥:有些患者認為停藥後的血糖才是真實情況。實際上,檢查血糖的目的是檢查藥物對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因此不應隨意停藥。
  2. 隨便找時間檢查:檢查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時間並不是隨意的,最好在早上6到8點之間進行空腹血糖檢查,確保前一晚禁食8到12小時。
  3. 只測空腹血糖:很多患者忽略了餐後血糖的測量,其實餐後血糖與空腹血糖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關鍵。
  4. 定期到醫院檢查:除了自我監測血糖,糖尿病患者應每三個月到醫院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以便全面了解病情。
  5. 嚴格控制採血方法:在進行血糖檢測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採血方法正確。

四、為什麼血糖總是高居不下?

  1. 飲食控制不當: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控制飲食。輕度升高的血糖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控制恢復正常。
  2. 運動量不足: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有助於血糖控制。
  3. 情緒與氣候因素:情緒波動會影響血糖,緊張、焦慮等情緒可能導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使血糖升高。此外,氣候變化也會影響血糖水平。
  4. 應激狀態:發熱、感染、手術等應激狀態會導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使血糖升高。
  5. 選藥不合理:糖尿病患者用藥應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調整,選擇合適的降糖藥物,以達到最佳療效。
  6. 藥量不足或過量:藥物劑量不足會導致血糖控制不佳,而過量則可能引起血糖波動。因此,應根據醫生建議調整用藥劑量。
  7. 藥物用法不正確:不同類型的降糖藥有不同的用法,若用法不當,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8. 藥物繼發性失效:長期使用某些降糖藥物後,效果可能會減退,這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9. 胰島素抵抗:對於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升高的原因往往是對胰島素的不敏感,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藥物來改善這一情況。
  10. 其他藥物干擾: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胰島素的作用,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因此在使用其他藥物時需謹慎。

總結分析

血糖檢查是糖尿病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了解正確的檢查方法和標準,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除了定期檢測血糖外,患者還應注意飲食、運動、情緒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都會影響血糖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就醫,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發展。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內容,請訪問 這裡

© 版權聲明
喬安

相關文章